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页

【首都建设报】朝阳区供销社便民服务中心垡头店接力送蔬菜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

市供销社所属朝阳区供销社便民服务中心垡头店店长魏来怎么也没想到,一次临时外出开会,换来的是他在封控线外,每天望着被隔离在店内的同事,在车里一住就是5天。

4月22日,朝阳区垡头西里38号楼出现新冠病例,距离该楼仅百余米的供销社便民服务中心垡头店(以下简称垡头店)也因此成为北京本轮疫情首批被临时管控的便利店。此时,一通来自垡头街道的求援电话,拉开了供销社便民服务中心垡头店为封控区内居民进行应急保障的序幕。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当得知街道希望供销社承担起对封控区338户居民的果蔬配送保障任务时,虽面临现场一无物资、二缺人员的困境,但朝阳区供销社便民事业部经理隋岩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

垡头店位于垡头西里社区内,该社区是北京焦化厂的职工宿舍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社区人口稠密,常住 居 民 约3万 人,中 老 年 人 占 到70%。自2020年12月12日开业,垡头店便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买菜重要采购点,每天营业额可达五六万元。

魏来告诉记者,垡头店每天早上7点开门,由于当时临近五一小长假,为此他们特别加大了订购量,光草莓一种单品到货就达上千斤。8点30分左右,3辆冷鲜货车刚卸完货,店外就来了一大批疾控人员,通知全店要进行临时封控。“当时疾控人员要求,所有顾客在做完抗原检测后就可以居家隔离了,但店内员工必须转移走进行集中隔离,同时,店内所有货品也都不能出店。”魏来说。

“上级要求我们在封控第二天就必须进行首批物资配送,因此我们立即制定出4种果蔬包供居民选购。”隋岩告诉记者,朝阳区供销社下设13家便民店,当垡头店被封控后,朝阳区供销社迅速组织旗下所有便民店及仓储仓库进行物资重新登记调配,并根据现有蔬菜进行搭配,推出符合不同居民需求的采购供应蔬菜包。

据了解,垡头店结合实际情况,共设计了A/B/C/D四款蔬菜包,每种蔬菜包都有自己不同特点。“这其中有以绿叶菜为主的,有以耐储存土豆、圆白菜为主的,同时针对平时不常做饭的年轻人,我们这次把葱姜蒜等辅料都进行统一搭配,更重要是,价格我们当时要求必须亲民,不能挣‘疫情钱’,像黄瓜我们当时合每斤1.25元,比当时周边商超所售的单价还低。”隋岩说。

物资有了,可是运输和人员配送又成为摆在隋岩面前的新问题。由于社区封控,运输车辆不能随意进出,所有增派到现场的人员均有弹窗风险,为此每天上午,隋岩和魏来自己驾驶私家车到3公里外区域进行接菜,等运到社区现场后再逐楼进行配送。“当时每批菜到社区后,由于现场好多地方都封控管理,因此我们每天都拿着消毒剂,找一个干净区域先进行清理消毒,然后再将蔬菜包进行分类、二次核对,基本每天都得送400多斤蔬菜包。”魏来说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时封控涉及6栋楼,由于所有居民楼都是并排设计,一旦封控后,中间本可穿行的道路,就必须绕路进行运输。魏来说,每天推着几百斤蔬菜包,他们一走就是两三公里,而且必须赶在12点前把菜送到居民手中,不能耽误大家吃午饭,因此每天上午跟“赶场”似的。

除了按时给封控区居民进行送货外,魏来还要随时与街道社区、疾控中心、属地派出所等多个部门进行对接沟通。“当时最难的就是帮助沟通联系店员转移隔离的那3天,现场一刻都离不开人。”魏来说。由于店内人员总数达25人,必须分批次进行转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为了能第一时间对有风险人员进行提示流调,为此,作为店长,魏来要在政府部门和店内人员之间做桥梁,配合做各种流调、抽取录像、调取商户结账信息等工作。“虽然我身在店外,但是每天忙得要带两个充电宝,要应对上百通来自不同部门的电话。”魏来说道。这样的日子,直到5月3日便利店通过环境检测并重新试营业后才结束。

据统计,自4月22日疫情发生后,朝阳区供销社共保障各类生鲜120余吨、粮油270箱、肉类20吨。